最近搬到新小区,地库还没有交付,此时我还没意识到这会是场 “停车风波” 的开端 —— 原以为顶多绕远找车位,没想到短短一周,违停罚单已经先后凑齐了四张,每张都印着清晰的 “请于 15 日内处理”,扎得人眼疼。
昨晚回家晚了点,天已经全黑,小区的地面和车库已然没有车位,最后误打误撞到了附近的一个出入口。开过去看见那平移门是锁着的,保安亭也没有任何物品,我心里想的是 “这个门应该是不开放的吧”。正好瞥见门前已经停着辆车,居然是同款车型。我盯着这 “同款战友” ,又瞅了瞅锁得关闭的门,最终没抵过 “门不开放、都有人停了,肯定没事” 的侥幸,也跟着停了过去。
今早还在睡梦里,手机突然响个不停,迷迷糊糊摸起来一看,是个本地的手机号,第一反应就是 “骚扰电话”,还寻思现在推销的这么早就上班了吗。接通电话,就听见对面客气却不容拒绝的声音:“您好,请问是皖 A xxx 的车主吗,请在五分钟内到现场。” 我瞬间清醒 —— 才想起昨晚把车停在了一个出入口!挂了电话赶紧套衣服,连牙都没刷就往楼下冲。
跑到现场一看,当场傻了眼 —— 原本关着的门居然开了,绿色雨衣的交警同志在指挥交通,已经有几辆车堵在了后面,我的车刚好卡在出入口最显眼的位置。旁边那辆 “同款战友” 已经不在了。家长们抱着孩子绕路走,有的还忍不住朝车子多看两眼,我脸瞬间发烫,才发现这是幼儿园的出入口。交警同志让我出示行驶证和驾驶证,表情严肃得像在审案子,我解释着小区地库维修、回家晚没找着车位,还误以为这扇门不开放的情况。话没说完就听见他说:“驾驶证行驶证去附近的警亭处理,现在就去。”
我赶紧上车开去附近的警亭。 路上握着手机叹气,倒也不是怪谁 —— 地库维修是刚需,幼儿园晚上锁门、早上开门是正常安排,我自己心存侥幸且没看清是幼儿园,还误判了出入口的开放情况,甚至一开始把交警电话当骚扰,才把小事闹大,就像上学时明知作业要交,还抱着 “老师可能不查” 的想法拖延,最后挨批只能怪自己。
坐在警亭外等叫号时,看着手里的单子突然想通:生活里的 “无奈” 有时候像没盖盖的酱油瓶,洒出来时看着糟心,但擦干净了也能提醒自己下次多注意。下次再找车位,就算绕到三公里外的商场,也绝不再碰 “看着别人停就跟着停”“误以为不开放就敢停” 的侥幸,毕竟罚单再小,也比耽误家长送孩子、自己被追责强多了,这话我先记在手机备忘录里,免得下次又忘了。
其实这阵子总忍不住感慨,刚步入社会没多久,遇到的事儿越来越杂,不像在学校时,作业忘带了能跟老师解释,考试失误了能再来一次,身边总有老师同学的包容。可现在才慢慢明白,社会里的规则更像路边的禁停牌,不会因为 “没看见”“没想到” 就网开一面,每一次不小心的 “踩线”,都得自己扛着后果。或许这就是成长吧,在一次次 “吃小亏” 里学会仔细、学会周全,慢慢把 “侥幸” 换成 “稳妥”,把 “依赖包容” 变成 “对自己负责”。
